详细内容

常见涂装缺陷及对策(一)

常见涂装缺陷及对策

一、垂流:垂直面涂装时,涂膜向下流动,出现凸部现象,涂装效果不佳。

原因:一次涂装过厚或漂洗涂料浓度过高,喷枪气过大,涂装量过大,喷嘴离涂装过近。

对策:稀释过度粘度,调整喷枪气体,压力3.5-4.5kg/m2,压力适当,出量,距离适当(15cm-20cm)。

二、刷痕:涂刷后,涂膜呈条状凹凸不平。

原因:施工时粘度过高,湿膜再涂。

对策:将油漆调整到合适的粘度,再次涂装时,底膜应基本干燥,刷子用力不宜过大。

3.针孔:涂膜干燥后,涂层表面呈小孔状,由基材在表面。

原因:涂膜喷涂过厚,干燥温度过高,涂层有湿气、粉尘等。

对策:一次喷涂厚度不宜过厚,控制适当的干燥温度,保持涂层无污尘。

4.干喷现象:喷涂时雾化的涂料在被涂料之前已经干燥了一部分,附着时形成粗糙的涂层表面。

原因:喷涂时喷枪口与被涂料距离过远,喷枪气压过高。

对策:调整喷枪口与涂层的距离,约15cm-20cm,调整压力为3.5-4.5kg/m2。

五、白化现象:涂膜表面苍白,无意想不到的光泽。

原因:湿度过高(80%以上),稀释剂过快,涂层过冷。

对策:涂装湿度应在80%以上,或加入5-10%的防白水,使用过快干燥的稀释剂,涂层不宜过冷。

6.剥离脱落:涂膜从涂层表面脱落。

原因:基材有蜡、油、水等,下涂未干后再涂,底材过于光滑,墙面已粉化或采用劣质补土,附着力不足。

对策:彻底清除基材,确保无蜡、油、水等杂物,粉化后的旧墙必须清除;用油批土,或水批土,完全干燥后再涂膜。

7.橘皮现象:涂膜不光滑,像橘皮凹凸涂膜。

原因:稀释剂蒸发过快,喷涂压力不确定或压力过大,吹附距离过远,一次喷涂过厚,底层不干燥。

对策:使用适当的稀释液控制喷枪压力,距离适中,不要一次涂厚,底层完全干燥后再涂。

8.褪色现象:涂膜几天后,颜色部分褪色,颜色不均匀。

原因:新增未完全干燥,碱性过重,颜色下降。

对策:新墙一个月后涂装,用环氧底漆对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