详细内容

地面空鼓多发生于面层和垫层之间,严重时大片剥落,破坏地面使用
1、现象

地面空鼓多发生在表层和垫层之间,或垫层与基层之间,用小锤子敲击空鼓声。使用一段时间后,容易开裂。严重时大幅剥落,破坏地面使用功能。

2、原因分析

(1)垫层(或基层)表面不干净,有灰、浆膜或其他污垢。特别是室内粉刷的白灰砂浆沾污在楼板上,极不容易清理干净,严重影响垫层与面层的结合。

(2)表层施工时,垫层(或基层)表面不湿润或浇水不足,过于干燥。

(3)垫层(或基层)表面积水,铺设表层后,积水部分的灰尘比突然增大,影响表层与垫层之间的粘结,表层容易空鼓。

(4)为了提高表面层与垫层(或垫层与基层)之间的粘结力,需要涂抹水泥浆结合层。操作中存在的问题是,如果涂装过早,铺设表层时,涂装的水泥浆已经风干硬结,不仅没有粘结力,还起到隔离层的作用,采用先撒干水泥后浇水{或先浇水后撒干水泥)的清扫方法,干水泥表面不均匀,浇水多少

(5)炉渣垫质量差:

1)使用未经筛子和未用水蒸的炉渣混合水泥炉渣垫(或水泥石灰炉渣垫)。这种粉末过多的炉渣垫,本身强度低,容易破裂,地面空鼓。此外,炉渣中经常含有锻炼的煤石,变成石灰,没有用水炖的话,遇到水消失体积膨胀,地面膨胀

2)使用的石灰不熟化,没有通过筛子,含有未熟化的生石灰粒子。混合物铺设后,生石灰粒子逐渐吸水成熟,体积膨胀,水泥砂浆表面层拱起,地面空鼓、裂缝等缺陷

3)设置在炉渣基层内的管道不用细石混凝土固定,松动,表面基层破裂,空鼓。

(6)入口砖层过高或砖层湿润不足,面层砂浆过薄或干燥过快,局部面层裂缝和空鼓。

3、管理措施

(1)房间的边缘、角落、空鼓面积在0.1㎡以下,无裂缝者一般不予修补。

(2)人员活动频繁的部位,如房间入口、中部等,空鼓面积大于0.1㎡,或者面积小,但裂缝显着的人,必须改装。

(3)局部翻修应切割空鼓部分,周围应切割成块或圆形,并向结合优点扩展30~50毫米,边缘应切割成斜面,底面应适当切割。凿子后,修补周围100mm以内清扫干净。修补前l~2d,用清水冲洗,充分湿润。修补时,首先在底面和周围涂抹灰比为0.4~0.5的素水泥浆,然后用与表面层相同材料的混合物填补的原表面层厚时,应采用混合微膨胀剂的砂浆(混合量占水泥用量的10-13%)进行填补。修补应分阶段进行,每次厚度不得超过20mm。凝固后,应立即用湿砂和湿草袋等复盖养护,防止早期发生收缩裂缝。

(4)大面积空鼓,切开整个表面层,切开底面,重新铺设新表面层。清扫、清洗、涂装、铺设、养护等操作要求相同。